DevOps是什么呢?

有人说它是一种方法,也有人说它是一种工具,还有人说它是一种思想。更有甚者,说它是一种哲学。

说的有点玄乎,我们看看DevOps的维基百科定义是这样的:

DevOps是一组过程、方法与系统的统称,用于促进开发、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(QA)部门之间的沟通、协作与整合。

软件工程方法论演变

一个软件从零开始到最终交付,大概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规划、编码、构建、测试、发布、部署和维护。

image-20210508145243566

随着软件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,软件的规模也在逐渐变得庞大。软件的复杂度不断攀升。一个人已经hold不住了,就开始出现了精细化分工。

码农的队伍扩大,工种增加。除了软件开发工程师之外,又有了软件测试工程师,软件运维工程师。

image-20210508145436254

分工之后,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这样的:

软件开发人员花费数周和数月编写代码,然后将代码交给QA(质量保障)团队进行测试,然后将最终的发布版交给运维团队去布署。所有的这三个阶段,即开发,测试,布署。

早期所采用的软件交付模型,称之为“瀑布(Waterfall)模型”。

image-20210508145559418

瀑布模型,就是等一个阶段所有工作完成之后,再进入下一个阶段。

随着时间推移,用户对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,与此同时,用户给的时间周期却越来越少。在这个情况下,大家发现,笨重迟缓的瀑布式开发已经不合时宜了。

于是,软件开发团队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——“敏捷开发(Agile Development)”。敏捷开发在2000年左右开始被世人所关注,是一种能应对快速变化需求的软件开发能力。其实简单来说,就是把大项目变成小项目,把大时间点变成小时间点,然后这样:

image-20210508150051963

敏捷开发大幅提高了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,让版本的更新速度变得更快,而项目风险更低。

image-20210508150125083

虽然敏捷开发大幅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版本更新的速度,但是它的效果仅限于开发环节。研发们发现,运维那边,依旧是铁板一块,成为了新的瓶颈。

运维工程师,和开发工程师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。运维团队的座右铭,很简单,就是“稳定压倒一切”。运维的核心诉求,就是不出问题。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问题?发生改变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。所以说,运维非常排斥“改变”。于是乎,矛盾就在两者之间集中爆发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DevOps,隆重登场了。

image-20210508150434009

DevOps不是某一个特定软件、工具或平台的名字。从目标来看,DevOps就是让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更好地沟通合作,通过自动化流程来使得软件整体过程更加快捷和可靠。想要充分落地DevOps,当然离不开软件和平台的支持。

image-20210508150729149

DevOps生态圈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具;上述这些关键要素里面,技术(工具和平台)是最容易实现的,流程次之,思维转变反而最困难。

换言之,DevOps考验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,更是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。

对比前面所说的瀑布式开发和敏捷开发,我们可以明显看出,DevOps贯穿了软件全生命周期,而不仅限于开发阶段。

image-20210508150935032

下面这张图,更明显地说明了DevOps所处的位置,还有它的价值:

image-20210508151003032

软件开发架构演变

软件开发架构的演变大致分这4个过程:单体 -> 分层MVC -> 面向服务SOA -> 微服务

  • 单体(Monolithic)架构:是最简单的软件架构,常用于传统的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传统 Web 应用,适用于用户业务不复杂、访问量较小的时候。开发人员将数据处理和UI界面展示代码全部糅合在一起,整体开发测试和发布。

image-20210508153118380

  • MVC (Modle View Controller) 架构: 当业务规模很小时,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同一个进程中,通过双机或者前置负载均衡器实现负载分流;此时,用于分离前后台逻辑的 MVC 架构是关键。
  • RPC (Remote Procedure Call)架构: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,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,将核心和公共业务抽取出来,作为独立的服务,实现前后台逻辑分离。此时,用于提高业务复用及拆分的 RPC 框架是关键。
  • SOA (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)架构:随着业务发展,服务数量越来越多,服务生命周期管控和运行态的治理成为瓶颈,此时用于提升服务质量的 SOA 服务治理是关键。
  • 微服务架构:随着敏捷开发、持续支付、DevOps 理论的发展和实践,以及基于 Docker 等轻量级容器 (LXC) 部署应用和服务的成熟,微服务架构开始流行,逐渐成为应用架构的未来演进方向。通过服务的原子化拆分,以及微服务的独立打包、部署和升级,小团队敏捷交付,应用的交付周期将缩短,运营成本也将大幅下降。

下面是另外一种架构演变的描述,供参考:

image-20211021133204289

注意不要被这些专业概念迷糊了双眼,我们架构设计的三大原则是:简单、适度、演化。适合的才是好的。

DevOps与虚拟化、容器、微服务

这几年云计算技术突飞猛进,大家应该对虚拟化、容器、微服务这些概念并不陌生。当我们提到这些概念的时候,也会偶尔提及DevOps。

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?大家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要对一项工作进行精细化分工,我们是对一个大铁疙瘩进行加工方便?还是拆成一块一块进行加工更加方便?

显然是拆分之后会更加方便。所谓“微服务”,就是将原来黑盒化的一个整体产品进行拆分(解耦),从一个提供多种服务的整体,拆成各自提供不同服务的多个个体。

微服务架构下,不同的工程师可以对各自负责的模块进行处理,例如开发、测试、部署、迭代。而虚拟化,其实就是一种敏捷的云计算服务。它从硬件上,将一个系统“划分”为多个系统,系统之间相互隔离,为微服务提供便利。容器就更彻底了,不是划分为不同的操作系统,而是在操作系统上划分为不同的“运行环境”(Container),占用资源更少,部署速度更快。

虚拟化和容器,其实为DevOps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。开发环境和部署环境都可以更好地隔离了,减小了相互之间的影响。这也是DevOps为什么2009年时不火,现在越来越火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。

DevOps工具集

DevOps平台的搭建可通过如下工具进行实现,具体安装步骤可参考链接:

项目管理(PM):Jira

代码管理:GitLab

持续集成(CI):GitLab CI

镜像仓库:VMware Harbor

容器:Docker

容器平台: Rancher

镜像扫描:Clairctl

编排:Kubernetes

服务注册与发现:etcd

脚本语言:Python

日志管理:ELK

系统监控:Prometheus

Web服务器:Nginx

数据库:MySQL+Redis+Mongo

最后的话

时代在发展,客户的需求瞬息万变,市场的风向也难以预测。作为企业,想要生存下去,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快。作为员工,特别是软件工程从业者,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,提升自己的眼界,能够快速合理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客户需求,提高企业运营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才是硬道理。

(完)